薪酬规划中业绩衡量标准的评价(doc 6)下载

下载内容简介

  • 一、以净收益为基础的业绩衡量标准
      当前,大多数企业的业绩衡量标准都是净收益(包括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回报率等)或净收益加股价指标。这种标准不仅会刺激操纵净收益的动机,而且无法避免其本身的诸多缺陷,这很大程度上缘于并非为衡量价值或业绩而设计的会计体系。①净收益对管理者当期努力所带来的经营成果的反映是滞后的,这主要缘于收入的实现原则、费用的配比原则。如当期购货未出售,期末升值并不确认持产收益;当期广告性支出、资本性支出、研究开发性支出等能否带来回报,往往需要经过很多年才能知晓,导致当期经营活动带来的经营成果被滞后反映,甚至被遗漏。②将报酬建立在净收益基础上,管理者更有可能选择将报告收益从未来期间转至当期的会计程序。从机会主义观角度来看,任何人都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管理者也不例外,如果他们的报酬建立在净收益基础上,他们就会为尽量提高净收益增加当期报酬,而采取有损企业长远利益的盈利增长策略。这种以牺牲长远利益为代价的短期行为包括推迟维修支出、过渡削减研究开发性支出、提前处置设备以实现利得、减少员工培训等,更有甚者违反相关法律、准则和制度的规定,操纵账面利润。管理者作为代理人并不以股东价值最大化为经营目标,而是片面追求会计利润的最大化以实现自身效用的最大化,这一目标的偏离无疑会使代理成本急剧上升,股东财富随之下降。③虽然财务会计反映了借贷成本,但却根本没有体现股东要求的最低风险回报率,其结果是高估会计净收益,导致经常出现其实并未满足最低风险回报的情况,把股东财富浪费在低效率生产能力的扩张上。财务会计对股东权益资金成本的低估,恰恰解释了我国很多国有企业仍在成熟乃至夕阳产业上重复投资的现象,因为这虽不能给股东带来最低风险回报,但却能提高利润并增加管理者的报酬,这种再投资风险是管理者以非经济的扩张形式浪费自由现金流量。有些企业意识到了股权资本会产生成本,进而将报酬与净资产收益率相联系来消除再投资风险,但这同样是错误的,因为管理者能找到其他方法,如多发行债券和回购股票大幅度提高净资产收益率,但这种改善有损害股东利益之嫌。④在净收益与报酬的相关性分析中,众多实证研究显示能用净收益解释的不到4%,净收益与报酬之间的相关性很低,净收益只是众多解释变量中的微弱因素,占相当比重的影响业绩与报酬相关性的还有其他因素,如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企业规模、经济事件和噪声交易等。对于处于创业阶段的企业,收益对管理者努力成果的反映能力较强,相关性较低。企业规模越大,相关性越低。经济事件和噪声交易干扰越大,相关性越低。

下载信息

  • 运行环境: Win9x/NT/2000/XP/
    资料作者: 万里…
    开发语言: 简体中文
    资料类别: 国产软件
    下载累计: 本地下载1
    下载地址:>>>下载地址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