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用决策管理研究(doc 12)下载

下载内容简介

  • 摘 要 : 市场经济竞争条件下赊销越来越被企业青睐,但赊销也会给企业带来坏帐损失。因此,向哪类客户提供什么样的信用条件,以及多大信用额度?这都是决策者要谨慎思考的问题。本文从信用条件的多因素联动分析入手,探索应收账款的合理占用额与平均收现期,建议企业采用成本效益原则进行信用决策,以实现维护市场份额,降低坏帐损失的综合目的。 
    关键字:信用政策 应收账款管理 
    1. 信用政策概述 
    信用政策也称应收账款政策,是企业基于对客户资信情况的认定而先付货(或先提供劳务)后收款的结算优惠。信用政策包括信用标准、信用期间、现金折扣政策和收账政策。企业制定信用政策应考虑风险因素,即权衡信用政策所增加的盈利和所付出的代价。 
    (1)信用期间 信用期间是企业允许顾客从购货到付款的时间,或者说是企业给予顾客的付款期间。例如,若某企业允许顾客在购货后的50天内付款,则信用期为50天。信用期过短,不足以吸引顾客,信用期过长,所得的收益会被增长的费用所抵消,甚至造成利润减少。 
    (2)信用标准 信用标准是指顾客获得企业的交易信用所具备的条件。如果顾客达不到信用标准便不能享受企业的信用或只能享受较低的信用优惠。 
    (3)现金折扣 企业为加速资金的周转,在信用期限内规定顾客提前偿付货款的折扣额和折扣期限。 
    (4)收账政策 企业利用赊销手段来提高产品的销售额,在一定期间,必定存在大批应收账款,由于企业不同程度的面对信用风险,企业都要力争尽快收回账款,此时企业对各种不同过期账款的催收方式,包括准备为此付出的代价,就是他的收账政策。比如,对过期较短的顾客,不过多地打扰,以免将来失去这一市场;对过期稍长的顾客,可以措词婉转地写信催款;对过期较长的顾客,频繁地信件催款并电话催款;对过期很长的顾客,可在催款时措辞严厉,必要时提请有关部门仲裁或提请诉讼等等。 
    应收账款信用决策就是要将这种信用政策所增加的利润和所承担的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和坏账损失之间进行衡量。 
    2. 信用政策的制定 
    2.1 信用期 
    假定企业准备将目前的最后付款期推迟,首先计算放宽信用期间得到的收益,然后计算增加的成本,最后根据两者比较的结果做出判断。 
    (1) 收益的增加=销售量增加×单位边际贡献 
    (2) 应收账款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增加包括 
    应收账款应计利息 =应收账款占用资金×资金成本率 
    应收账款占用资金[1] =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变动成本率 
    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日销售额×平均收现期 
    (3) 收账费用和坏账损失增加 
    (4) 改变信用期间的税前收益 
    上述分析是比较简略的,一般可以满足制定信用政策需要。如有必要,也可进行更仔细的分析,如进一步考虑销货增加引起存货增加多占用的资金成本等。 
    由于增添了新的存货增加因素,需在原来的分析基础上,再考虑存货增加而多占用资金所带来的影响,重新计算放宽信用的损益,具体包括:存货增加而多占用资金的利息和改变信用期的税前净收益。 

下载信息

  • 运行环境: Win9x/NT/2000/XP/
    资料作者: gcan…
    开发语言: 简体中文
    资料类别: 国产软件
    下载累计: 本地下载1
    下载地址:>>>下载地址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