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嘉乡2015年精准扶贫工作汇报下载

下载内容简介

  • 三嘉乡扶贫工作汇报

    中共三嘉乡委员会    三嘉乡人民政府

    (2015年5月18日)

     

        为进一步摸清扶贫底子,精准制定帮扶措施,我乡采取入户走访、调查了解、查阅档案、实地察看、开会座谈等方式,对全乡7个村及所有贫困户进行了入户调查。在入户核查和数据汇总的基础上,召开核查评估专题分析会,重新审视贫困现状,精准分析致贫原因,研究制定脱贫对策,为进一步做好扶贫工作打好了基础。现将基本情况、致贫原因、对策措施做以汇报。

    一、基本情况

    1、自然条件。三嘉乡位于我县东南部,子午岭西麓,南与陕西省旬邑县职田镇相邻,属黄土高原沟壑区,地势东高西低,最高海拔1756米,最低海拔1400米,塬、梁、山茆、沟、谷结合,东部多山,为子午岭林区,西部为带状残塬,东西长25公里,南北宽4公里,年平均降雨量620.1毫米,年平均气温8.3℃,全年无霜期163天,霜冻、干旱、冰雹为主要自然灾害。

    2、人口及劳动力资源状况。全乡共7个行政村,39个村民小组1679户6286人,土地总面积93.6平方公里,现有耕地2.9万亩,有劳动力3805人。其中小学文化程度1110人,占劳动力总数的29.2%;初中文化程度1415人,占劳动力总数的37.2%;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342人,占劳动力总数的9;文盲、半文盲938人,占劳动力总数的24.7%。“双嫁户”157户,占总户数的9.4%;残疾人402人,占总人口的6.4﹪;16岁以下儿童1043人,占总人口的16.6%;60岁以上老年人1082人,占总人口的17.2%。(见表一、表四、表六)

    3、贫困现状。全乡7个村中的松树坪、关川、刘川、狼牙坬4个村属于省定贫困村。全乡2013年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519户1990人,贫困发生率为31.66﹪。2014年减贫95户、398人,现有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423户、1592人,贫困发生率为25.33﹪。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为2163元,种植业收入占到50.58﹪,林果收入占到13.6﹪,务工收入占到11.9﹪,养殖业收入占到9.32﹪,政策性收入占到12.3﹪,其他收入占到2.3﹪。贫困人口中高中文化程度占2.1﹪,初中文化占30.2﹪,小学文化占33.1﹪,文盲半文盲占34.6﹪,贫困人口平均年龄为51岁。(见表二)

    4、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6527亩, 其中粮食作物面积16755亩,经济作物种植面积9772现有规模养殖户6户。全牛存栏1677头,羊存栏2609只,生猪存栏2501头。全乡仅有信用社1个金融机构,其他银行未在三嘉设营业点;农业科技机构5个,农业科技人员22名(农民技术员16名);卫生院1个,医生12名,病床6个,村卫生室6个(松树坪村无卫生室),配备村医7个;乡上无文化站,有村文化室3个,广播电视、手机通讯实现了全覆盖,互联网仅在东庄、狼牙坬、林坡3村实现了覆盖;九年制学校1所,小学教学点3个,幼儿园1所,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8.8。全乡现有低保户6941980人,五保户49户65人参加新农合5712人,参加新农保3085人。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293元(见表三) 

    二、致贫原因

    一是区位劣势明显,发展基础薄弱。三嘉乡地处陕甘交界、子午岭林缘,地形川、塬、沟、谷结合,群众出行不便,信息闭塞;气候灾害较多,干旱、冰雹等灾害交替出现,农业生产广种薄收,群众遇灾就贫;全乡道路网络不完善,路况差,生产生活资料及农特产品难以有效流通。

    二是资源禀赋较差,开发利用率低。全乡境内林业资源为生态林,按照政策不能砍伐利用;耕地2. 9万亩中山地占到1.68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57.9%,耕作难度大,利用率低;目前未发现煤炭、石油等矿产资源,群众可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极为有限,开辟财路无门。

    三是区域影响大,重点项目安排少。由于三嘉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全县重点项目资金安排少,乡域发展缺乏大项目的支撑,发展步伐慢,发展程度低。

    四是贫困面广度深,脱贫难度大。全乡7个村中的4个属于省定贫困村,占到全县19个省定贫困村的五分之一;现有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423户、1592人,贫困面高达25.33﹪,且贫困户中残疾人、老年人、无劳动能力人占比高,发展困难,增收能力弱,帮扶难度大,脱贫极其困难。

    五是思想观念落后,缺乏发展动力。贫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摆脱贫困的信心和决心。群众普遍思想保守,思维观念仍停留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期,懒思考、怕风险,等、靠、要思想严重;文化素质普遍不高,接受新事物、新观念、新技术的能力差,致富技能和渠道很少;缺乏致富典型的带动影响,群众安于现状,缺乏发展动力。

    六是产业结构单一,增收渠道狭窄。全乡主要产业是苹果、粮食种植和养殖。苹果虽然形成规模,也有一定影响力,但没有形成营销品牌,且果园管理水平不高,成园老化严重;种植以玉米为主,但缺乏良种推广和规模化生产,产量难以提高,加之缺乏后期加工和转化,农产品附加值不高,收入仅能维持生活;养殖技术手段落后,没有规模效应,饲养利润很低,甚至亏损;群众外出务工多从事体力劳动,普遍收入不高 

    七是返贫因素多样,稳定脱贫较难。因病返贫,受水质、饮食等生活条件及重体力劳动等生产条件影响,加之医疗条件差,中老年群众患病率很高,医疗支出较大,一病就贫家庭多;因学返贫,有子女上高中、中专,特别是上大学的家庭,由于支付较高的教育费用,普遍生活艰难;因婚致贫,受区位条件影响,导致当地“娶媳妇”难,“双嫁”现象普遍,且结婚彩礼等花费极高,普通家庭一娶即贫。

    八是“双嫁”现象严重,劳力严重不足。由于生活条件艰苦,当地“双嫁”现象(婚龄女子出嫁外村外乡,婚龄男子因在当地娶妻难而进外地女方家生活的人口外流现象)严重,“双嫁户”达到157户。全乡外出打工人员1120人,占劳力的36.3%。整户外出多年的有124户424人,全乡人口持续下降。青壮年劳力大多外出务工,在家务农的20至30岁的年轻人仅106人。从事经营生产及种养殖业的务农人员平均年龄达到50岁,只能选择需要劳动力程度不高、附加值较低的传统农业。同时,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使群众在推广新技术等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从事经营生产的主要是妇幼、老弱、病残人口,家庭生产缺乏有效劳动力的投入,生产水平难以提高。(见表五、表七)  

    九是家庭收入外流,用于投资再生产少。贫困户收入过低,使其在维持基本生存之外,刚性支出(如子女上学、结婚,家庭成员就医)使他们不得不举债支出,造成“透支”消费;家中即使有积蓄也不敢用在改善居住和生活条件上,以备儿子结婚、家庭成员治病等支出使用;整户外出、双嫁户的资金均由子女或者家庭成员带往常年居住地投资、消费,未在本地投入再生产,收入外流严重。2014年仅林坡一个村苹果收入在360万元左右,可是全乡7个村在三嘉信用社的存款仅仅240万元,大部分收入外流。由此造成家庭资金积累程度不高,扩大再生产能力弱,其结果是生活更加困难,经济更加拮据,陷入“贫困沼泽地”。

    十是社会事业发展落后,公共服务不够到位。全乡群众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虽然也成立了部分文化室,但文化设施简陋,几近空白。在金融服务方面,全乡仅有农村信用社1家金融机构,服务群众能力有限,许多金融业务要到永和甚至县城办理,加之交通不便,办理效率极低。在群众就医方面,松树坪村至今没有卫生室,没有村医,其他6个村虽有卫生室和村医,但7个村医(林坡村2个)平均年龄58岁,年龄最大的67岁,最小的36岁(仅1名),医疗水平及服务能力弱,加之医疗基础设施差,没有开通网络,群众看病报销极不方便。农村新农合实行门诊统筹后,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群众负担,但由于收费年年见涨,群众负担加大,加上本乡距县城远,离旬邑县近,几乎所有群众一生病就到旬邑县就诊,而外省门诊又不能报销,致使一些群众拒绝缴纳合作医疗,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依然存在。在就学方面,教育资源整合可以使学生享受到良好的教育,但也造成了上学难问题,由于教学点的撤并,学生只能到三嘉、永和、湫头等学校上学,也有部分家长把孩子送到县城去读书,低年级的学生单独上学让家长非常担心,家长只好租房陪读,一方面加大了开支,一方面又造成了家庭劳动力的闲置浪费。 

    三、对策措施

    (一)精准识别

    为了确保贫困对象识别的精准度,我乡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任组长,政府乡长、分管副乡长任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成员的专门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实施方案,成立调查小组,召开乡村两级干部会安排部署,开展业务培训,严格按照精准扶贫贫困对象识别程序开展工作。在省定贫困村的识别上,在对各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贫困发生率、基础设施、村集体收入等方面综合调查的基础上,按照贫困村识别指标测算进行了打分和排序,初步确定了贫困村,随后通过村“两委”征求群众代表、乡政府征求村“两委”意见,由村上自愿填写申请书,报乡政府,经过党政班子会议综合评价,公示7天后确定4个贫困村。在贫困户的识别上,我们以村为单位开展工作,以组为单位入户调查,创新建立“三比三看”工作机制,“三比三看”即比家庭收入、看收入来源,比家庭资产、看消费水平,比家庭劳力、看致贫原因,确保将户选准。在人均纯收入调查测算的同时采用熟人调查法、外出人员电话询问法进行摸底,按照人均纯收入占70、居住条件和其他固定资产占30的办法对家庭发展情况进行评估,进而倒排序,确定每组的贫困户,随后按组评议,组里评议后提交村上评议,村上经过评议公示,提交乡政府进行审核和公示。经过申请、评议、公示等环节,最终识别确定贫困户519户、1990人。2014年减贫后剩余423户1592人。

    全县双联扶贫核查评估工作会议后,我乡成立调查组7个,对各村发展状况、贫困户发展情况进行了核查评估,并对贫困户致贫原因进行了分析梳理,因地方病和突发疾病致贫的69户  264人(16.6),因上学致贫的54户、208人(13.1),因结婚高彩礼致贫的64户245人(15.4),因缺技术致贫的158户、610人(38.3),因缺资金致贫的25户 、97人(6.1),因残疾智障及年老无劳力致贫的34户106人(6.7),其他19户、62人(3.9)。为了对贫困户实施更加精准的扶贫措施,我们对贫困户进行了分类甄别,对具备产业基础和发展条件的193户、719人主要通过开展劳动技能培训和产业扶持进行帮扶;对生产生活条件差的116户463人主要通过强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进行帮扶;对有发展想法但缺乏资金的54户218人通过协调扶贫资金互助合作社贷款和双联贷款、扶贫贴息贷款等方式帮扶;对因重病、残疾、智障、年老而导致无劳动能力的60户192人纳入民政部门社会保障范围实行政府兜底保障,实现分类扶贫,因户施策,增加扶贫工作的精准度。(见表八)

    (二)精准帮扶

    一是突出理清思路“创机制”。为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强调的“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工作方针和全省“1236”扶贫攻坚行动要求,我们按照市县扶贫双联大会精神,结合三嘉乡情实际,理清发展思路,提出“三到村五到户”精准服务机制,实行精准帮扶到村到户,加快全乡稳步脱贫步伐。 “三到村”即通过民生支部创建、派驻驻村工作队、加强机制制度建设,切实增强行政村发展力量,提升村组自我发展和村支部引领群众脱贫致富能力;“五到户”即通过结对帮扶、关爱帮助、产业扶持、发展条件改善、教育培训等五到户措施,实行一户一策、精细滴灌扶贫模式,做到既鼓钱袋子,更提精气神,向贫困户提供全方位帮扶,将帮扶提升到精细化服务的高度,增强扶贫工作的实效性和精准度,同时,对于联系的贫困户实行动态管理,建立健全“双联”户准入审查和退出机制。贫困户通过结对帮扶,发展条件得到改善,经济收入明显提高,达到脱贫标准的,通过核查评估,动员其退出“双联”户。对于因病、因学、因婚返贫的贫困户,由本人向村委会提出申请,经村民代表会议评议、公示,乡政府核查符合条件的,报“双联”单位,批准为“双联”户。

    二是突出兜底保障“全覆盖”。三嘉乡属于三类贫困乡镇,社会保障面广,一类低保123户271人,二类低保174户504人,三类低保259户802人,四类低保138户403人,五保49户65人。除此而外,还有春荒补助、生活救济等各类政府兜底保障政策,低保、五保覆盖率高达32.5﹪。我们要推进扶贫开发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衔接,确保“应保尽保”:对孤寡老人、残疾无劳力的贫困户全部纳入五保和一、二类低保范围,保障其基本生活;对有劳力但发展基础差、劳动力素质差、收入过低的贫困户纳入三、四类低保范围,增加转移性收入。通过社会兜底保障全覆盖,提高政策性转移支付对贫困家庭收入的支持,保障生活,提高收入。(见表九)

    三是突出基础设施“补短板”。通过多年的扶贫开发,能做的基础设施都做了,但是还有“难啃的骨头”,成为制约发展的“短板”。全乡还有64.2公里路需要硬化,川区群众过河耕种还不便利,电网老化易停电断电问题未彻底解决,部分偏远村组群众饮水还不方便,教育文化设施还不健全,看病难报销难问题突出,空巢老人养老难愈加凸显,“旮旯角落”的基础设施短板亟需补齐。要在基础设施上加大项目协调争取力度,争取交通、水利、农综、民政、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的项目支持,年内实施刘店至西渠8.6公里道路油罩,修川区农田路5条5.6公里,简易农用桥2座,实施川区小提灌工程3处,建设狼牙村高位水塔2座、蓄水池1个,建设关川、后坡肉羊养殖小区2个,建设后坡村级综合服务中心1处,刘川村部及文化广场1处,建设乡文化站1个、幼儿园1所,狼牙村卫生室1个,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完善和发展,夯实发展基础,优化发展环境。

    四是突出培育产业“强支撑”。 发展产业、增加收入是扶贫工作的落脚点。我乡除林坡、东庄主导产业基本明晰外,其余行政村群众收入主要靠玉米等传统种植业,结构单一,增收渠道狭窄。为此,我们推行“以奖代补扶持发展”的产业扶持模式,先制定产业扶持标准,再由贫困户自主提出发展项目,由帮扶干部与贫困户共同制定帮扶计划,填写《贫困户家庭档案》,再通过贫困户自主实施,实施后由乡驻村干部和村干部验收,按照标准计算补助资金,最后将补助资金由扶贫办直接打到贫困户“一折通”账户。产业扶持明确提出“谁有积极性优先发展,没有积极性暂不扶持”的原则,鼓励贫困户自主发展致富产业,效果比较好。全乡新栽苹果1000亩,种植双垄沟播玉米7500亩,建办关川、后坡标准化养羊小区2处,为286户贫困户每户投放绒山羊5只,羊舍补助800元,扶持发展绒山羊养殖。狼牙村今年实施扶贫整村推进项目,按照养1头牛补助3000元每户最高不超过1万元的标准扶持养牛户10户,每养1只羊补助700元每户不超过1万元的标准扶持养羊户10户,每养1头猪补助500元的标准发展养猪规模户2户,每种1亩洋芋补助300元的标准2年可调整种植结构1730亩。在以奖代补的同时,充分发挥全乡5个扶贫资金互助合作社融资快、周转快、借贷便利的优势,为群众提供小额借款80余万元,积极争取双联贷款、扶贫贴息贷款等政策性贷款,为群众发展提供启动资金,支持群众发展产业。

    五是突出教育培训“治穷根”。脱贫不脱贫,关键看自身,贫困户自身是发展的主体,是脱贫致富的根本。要从教育群众转变观念入手,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将扶贫政策宣传角度从“扶贫能让你得多少实惠”向“扶贫是扶持发展而不是包揽发展”转变,纠正群众的认识偏差,转变等、靠、要思想,激发发展的能动性和自主性,防止扶贫工作“政府热群众冷”现象。年内举办政策宣讲,科学种田、果园管理、畜牧养殖培训班17期,培训骨干农民1500人(次),组织外出参观学习2次。通过将实用技术培训与一村一品、一户一业的产业发展结合,坚持发展什么就培训什么,整合“雨露计划”、“ 两后生”培训、“143”培训等培训资源,重视邀请本地“土专家”、种养能手传经送宝,切实开展技能培训,授人以渔,提升素质,从根子上扶贫脱困,切实阻断贫困现象的代际传递。

    六是突出危改“保基础”。由于三嘉群众收入低、资金积累少,群众自主改造住房的需求少,造成居住条件落后,危窑危房率居高不下,不仅影响生活质量提高,甚至危及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经过核查评估,全乡危窑危房户达到135户,年内计划通过争取住建部门危房改造、残疾人建房、双联单位援建等项目,实施危窑危房改造80户,全额援建住房6户,切实解决一批危险程度高的贫困户住房问题,保障群众安全,让群众安居乐业。

    (三)精准管理

    精准管理贫困人口。建立专门扶贫工作办公室,制定管理制度上墙,配备办公设备,为管理工作提供硬件支持。按照一户一信息(精准扶贫系统信息)、一册(扶贫手册)、一档(家庭档案)、一表(精准服务成效对比表)的标准,将扶贫对象的基本情况、动态情况录入到系统,实施动态管理,对贫困农户制定脱贫计划、和帮扶措施,年终进行收入测算,使稳定脱贫的农户及时退出,使应该扶持的扶贫对象及时纳入,从而实现扶贫对象有进有出,扶贫信息真实、管用。精准管理项目资金。把好项目规划关和质量关,真正把合适的项目放到群众需要的地方,把扶贫民生项目实施好,保证建设质量。同时,要按照国家《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建立扶贫资金公开制度以及扶贫对象、扶贫项目公告公示制度,筑牢扶贫资金管理使用的带电“高压线”,治理资金“跑冒滴漏”问题。引入群众监督,严格扶贫资金管理,确保扶贫资金用准用足,发挥效益。严格帮扶干部考核管理。将帮扶工作纳入干部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工作扎实、成效明显的干部及时进行表彰,并作为单位评先选优和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对不落实帮扶措施的干部,要进行通报批评,并对其进行约谈,限期整改落实。对因工作失误而发生群体性事件和重大问题的,要追究干部责任,形成激励干部积极参与扶贫帮扶工作的考核激励机制。

下载信息

  • 运行环境: Win9x/NT/2000/XP/2003
    资料作者: zhq6…
    开发语言: 英文
    资料类别: .doc文档
    下载累计: 本地下载1
    下载地址:>>>下载地址1  

相关下载

  • 没有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