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自行车厂诊断报告(doc 9)下载

下载内容简介

  • 20世纪70年代,全国自行车的供应非常紧张。当时作为“三大件”(手表、自行车、缝纫机)之一的自行车,实行凭票供应。为满足市场需求,缓和供应紧缺的局面,北京市有关部门组建了北京自行车厂,隶属于市二轻局。不久,就生产出第一批自行车,命名为“首都”牌,有关领导和全厂职工都为此欢欣鼓舞。产品投放市场后,实行敞开供应,不多时近千辆自行车就将抢购一空。几批产品投放市场后,顾客的投诉就蜂拥而来:有的漆皮脱落,就象“非洲斑马”,自行车瓦圈电镀层脱落,车座弹簧断裂,问题不一而足。许多客户要求退货,要知道当时150多元,相当于三个多月的工资。有些顾客直接把问题反映到市委、市政府。市政府限期该厂整改,但收效甚微。因为有些技术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解决的。市政府为此专门召开会议,提出如短期不能解决质量问题,最好产品更名,以免影响首都声誉。无奈之中,该厂只好将产品更名为“燕”牌。
    该厂领导明白,北京市民对自行车的评价,是以“三大名牌”为标准的,即使降价,顾客也未必买账。但技术问题确实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农贸市场开放。农民去赶集,出售多余的农副产品,急需运输工具。农民首选的运输工具就是自行车,但自行车在农村更为紧缺。有些农民买来自行车零件,用钢管焊接成自行车,作为运输工具。北京自行车领导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决定生产农用自行车。采用加厚的钢梁、加粗的车条、特制的内外胎,驮一只300公斤的老母猪绝对没问题。此车投放农村市场后,极受欢迎,很快就打开了北京、河北、山西、内蒙等内地的销路,销售收入扶摇直上,给企业带来丰厚的盈利。
    进入80年代,该厂的隶属关系发生变化,由二轻局归属到机械局。局领导到该厂视察后,认为产品结构单一、附加值低,与生产高档、精密产品的机械行业不相称。要求增加高中档车,增加规格品种,要有赶超三大名牌的信心和勇气。企业领导一时之间拿不定主意了,是应该听取局领导的意见,还是继续经营农村市场呢?
    请总结该厂发展过程中都有哪些经验和教训?
    教训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应该可以有哪些手段来解决?
    如果你作为咨询顾问,你应该为该厂提出什么建议?
    案例中的自行车厂在发展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能够根据客观环境的需要来制定自身策略。
    刚开始的时候自行车厂看到全国自行车供应非常紧张的现实,在产品投放市场后实行敞开供应而使得产品在投入市场后被抢购一空。诚然,这个时候的产品因为质量问题而使得厂家发展受挫,甚至成为其发展路上的一个坎坷,但事实证明,根据当时的客观环境采取这样的供应策略是正确的。
    ……

下载信息

  • 运行环境: Win9x/NT/2000/XP/
    资料作者: zhan…
    开发语言: 简体中文
    资料类别: 国产软件
    下载累计: 本地下载1
    下载地址:>>>下载地址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