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预览:
基层工商执法中对行政强制措施的期限把握初探行政强制措施是行政机关为制止违法行为,依据法定职权对行政相对人采取的即时性、强制性的执法措施。但在执法实践中,尤其是在基层工商执法中对行政强制措施的期限把握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此作初步探讨,以促进行政行为的规范进程。一、执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在基层工商执法中对行政强制措施的期限把握上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超过法律法规规定的期限未对当事人已采取的行政强制措施作出处理。比如,在适用《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对当事人的财物采取行政强制措施后十五日内未能结案,既不对所扣(封)财物作出处理又不向当事人送达延期扣押或者查封通知书。二是长期未对当事人已采取的行政强制措施作出处理。比如,一些办案单位在适用《产品质量法》对当事人的财物采取行政强制措施后长期不作处理。三是延期程序不合法。比如,一些办案单位在办案过程中对已采取的行政强制措施需要延期的只在内部办(补办)了报批手续,而未向当事人送达延期扣押或者查封通知书。这些问题的存在都直接影响对当事人违法行为的查处,也将影响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法律法规对行政强制措施的期限无规定。如《产品质量法》只规定了行政机关可实施行政强制措施,而未对行政强制措施的期限作出具体规定。这将有可能使得一些不负责(或别有用心)的办案人员找到借口,不利于当事人权利地保护。二是法律法规对行政强制措施的期限有规定,但时限过短且延期报批程序复杂。这虽有利于对…………
全文共964字,仅供站内会员学习参考(会员可打开排版规范的全部文档)
新来的客人请【点此注册】加入会员
刚注册会员请【刷新页面】打开全文
未登陆用户请【登录网站】查阅文章
秘书文库--青年干部的网络秘书,职场精英的智慧文库![了解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