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预览:
十六届六中全会心得—时代篇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逐步认识和深化的过程,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思想的重大提升,合乎中国现阶段发展的时代要求。建设和谐社会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重构从中国文化思想的源头──“天人合一”开始,就直接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的精神。孔子的《礼记?中庸》篇就从哲理的层面比较全面地论述了“致中和”的和谐思想;《礼记?礼运》篇则从社会层面规划出和谐的理想蓝图——大同社会和小康社会。近代的“维新运动”领军人物康有为,公开提出要建立大同社会;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也以“天下为公”作为他建设和谐大同社会的口号。中国传统的“和文化”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为贵”“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天时、地利、人和”历来成为中国人的基本行为准则。中国式佛教的禅宗,主张通过禅修或禅悟达到人境交融的和谐境界,使人的物质生活更高雅,道德生活更圆满,社会生活更祥和。把禅学应用在经营管理上,也造就了一批出奇制胜的禅商和具有禅特色的企业文化。在世界经济、文化日益融合的大潮下,我们应该极力保存这种具有推广价值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邓小平在1979年首次提出小康社会的概念,就是继承和发展了古代的和谐思想。建设和谐社会是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的gdp连年高速度增长,经济总量大幅度增加。但是,经济快速发展拉开了与社会其他方面的发展距离,社会各种矛盾在经济快速发展中不断积累。尤其是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1000~3000美元…………
全文共1593字,仅供站内会员学习参考(会员可打开排版规范的全部文档)
新来的客人请【点此注册】加入会员
刚注册会员请【刷新页面】打开全文
未登陆用户请【登录网站】查阅文章
秘书文库--青年干部的网络秘书,职场精英的智慧文库![了解我站]